秃瓣杜英(学名:Elaeocarpus glabripetalus Merr.)是杜英科,杜英属常绿乔木,高可达12米;嫩枝秃净无毛,老枝圆柱形,暗褐色。叶纸质或膜质,倒披针形,先端尖锐,上面干后黄绿色,下面之浅绿色,网脉疏,叶柄无毛,干后变黑色。在树下捡到一小段花,可惜等到下午准备拍的时候全部干扁。总状花序常生于无叶的去年枝上,花序轴有微毛;萼片披针形,花瓣白色,花丝极短,花药顶端无附属物但有毛丛;花盘、子房被毛,花柱有微毛。核果椭圆形,等结果;花期在七月。
人们对天气的感受成为生活的指导原则。《诗经》里说,“七月流火”。这“流火”虽指天上的心宿,但在传唱中已经借指大地上的炎热时光。“赤日炎炎似火烧,野田禾稻半枯焦。农夫心内如汤煮,公子王孙把扇摇。”
天地间的阴阳象数消长,在此时空的体现是,阴阳排列是上火下风,风助火势,即是最为形象的鼎锅。阴阳符号也体现了锅盖、鼎锅、支撑的灶架、柴火。相信中国的先哲因此而把此一时空命名为火风鼎卦。古人观察小暑的十五天,也有三波物候表现:一候温风至,二候蟋蟀居宇,三候鹰始鸷。小暑时节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,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。《诗经》中这样描述蟋蟀:“七月在野,八在月宇,九月在户,十月蟋蟀入我床下。”这里所说的八月即是农历的六月,即小暑节气的时候,由于炎热,蟋蟀离开了田野,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。在这一节气中,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只在清凉的高空活动。
在医学研究里,暑期中是人们一年中身体阳气最盛的时候,但由于出汗多,消耗大,加之劳累,人们也会损耗身体的阳能。很多年轻人夏天要瘦一些,也是有这个原因。因此无论政府还是企业,无论医生还是诗人,都会在此时劝导人们注意休养。无论古代的“冰敬”还是现代的“降温费”,都表明炎热是需要人身或人生社会正视的问题。
大自然以众多的天气物候的变化引导我们恢复身体的直觉或灵觉,小暑节气就是如此。民间有“冬不坐石,夏不坐木”的说法,即是对暑气过盛的一种结论。炎热的夏天气温高、湿度大,无论露天里的木料,如椅凳等,还是不可容人的巨树,经过露打雨淋,含水分较多,表面看上去是干的,但只要人坐上去,以体温接受树木散发的潮气,就诱发了痔疮、风湿和关节炎一类的疾病。
-END-
参考书籍《时间之书》